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大赦庵记 唐 · 刘汾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三
汾自大中巳卯登科以来。官至兵部员外郎
咸通三年迁本部侍郎。出□河南招讨使
乾符二年黄巢起兵应王仙芝
四年。河南
汾屡战。斩其前锋诸将。
贼遂败衄。五年。
元裕王仙芝黄梅方攻亳州
汾帅众直抵城下。贼遂引退。
尚让仙芝馀众归巢。号冲天大将军
引兵南寇福建。汾剿追之。
又自岭南襄阳。汾出师间行巡荆门
会父刘巨容曹全晸亦合军待焉。俱以兵伏林中。
贼至伏发。大破其众。
斩俘一十七万。尚让收馀众渡江。
转掠饶信池宣歙杭等十五州。广明元年十一月
京师。车驾幸蜀。
中和元年三月。汾转京城四面行营招讨使
遣其将尚让王播帅众五万寇凤翔。汾与都统郑畋唐宏英等勒兵待之。
大破其众于龙尾陂。斩首二万级。
伏尸数百里。中和二年八月
汾转信州押衙团练讨击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御史大夫上柱国尚书右仆射。时饶信经兵火馀。
民不聊生。汾一意抚恤。
亲加劳问。简徭役。
宽赋税。民赖以全活者甚众。
四年六月陈州
汾会李克用至。遂去趋
克用追及中牟。大破之。
率众降。汾与李师悦率尚让追剿馀众。
至虎狼谷。甥林吉斩兄弟妻子首献以降。
由是祸既灭。汾再战再克。
十无一失。蒙诏镇守饶信二州。
连年不得回朝。汾遂寓居广信弋阳县归仁乡四十六都新陂里。
夙夕感激。视干戈则思斗。
居村落则思耕。光启二年
佃得荒间山田一段。约计八百馀亩。
名曰南山。坐落饶州路乐平县丰乐二乡。
居崇山峻岭之间。人境寥绝。
东至弋阳高界培分水为界。西至丰乐风门岭洪鹤山嘴为界。
南至归东源坑合水为界。北至丰乐乡红鹤山盘岭分水为界。
四至分明。源头坞尾。
上嶵下坳。与外并无一毫之间。
其田地成者少。荒者多。
召人勤力其中。尽一夫可受。
屡次召佃耕种。俱各辞以不能。
汾起微陋。致身荣显。
忝有九妻。曰郑氏。
赠信国夫人。曰鲍氏。
曰宋氏。曰王氏。
曰马氏。亦赠夫人。
曰张氏。曰郭氏。
曰李氏。曰武氏。
俱有淑行。生子十有四人。
曰兴曰升曰从曰明曰宗曰瑞曰广曰匡曰胜曰吞曰英曰宁曰彬曰平。此岂非祖德哉。
又且连年奉诏征讨。百战百克。
未能一归故土。于祖宗之德。
并无寸报。久违春秋二祭。
文德元年。汾谨将前山田地施舍。
创立禅寺一所。名曰南山寺
召到属郡鄱阳北隅妙果寺禅僧至明至公等五人。入寺住持
勤于开耕。守奉祖宗春秋二祭。
及礼三宝慈尊。兼得利生益死。
景福元年。佛殿观音堂坐禅亭并东西廊房俱克完焉。
已经奏达。朝廷念汾忠孝
诏曰。汾战阵能勇。
思祖能敬。其山寺税粮。
俱沐优免。故寺曰南山七诏寺。
庵曰大赦庵。二年。
汾又进(疑)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散骑常侍右千牛卫上将军御史大夫上柱国右仆射。汾念累朝廷诏赦。
蒙恩不浅。于是将本身居官政事缘由。
施山创寺事实。录作二本。
一以垂之家谱。以儆后人。
勿坠吾志。一以给付僧人
收管山田。凡诸僧人在寺住持
务要各守本分。不许贪花好酒。
妄将田地移丘换段。及盗卖等情。
其山巳有四大界至。诸人不许侵占。
第僧众务要常守清净。奉礼三宝。
其常用食物。铜铁器皿。
俱各完全。不可遗漏。
如有此等僧众。即便赔还。
所建三宝殿观音堂坐禅亭及东西廊房。四时俱检看。
漏烂即行修礼。不可怠慢。
亦且吾家子弟。不许常行到寺。
需索酒食。遇春秋二祭。
止许二三人到寺。拜谒祖先即返。
不许动骚常住。自兹之后。
僧众不从吾言者。即便斥退。
吾之后人不从吾言者。定准不孝论。
故书是说。以为砧基之本云。